暴食症

暴食症是什麼?7 大常見症狀與治療方式一次了解|欣悅診所

暴食症(Bulimia):從飢餓到罪惡感的惡性循環,你不是一個人

飲食,不僅是為了維持生命,更常是紓解壓力與療癒情緒的方式。然而,當情緒與飲食的關係失衡,就可能發展成一種身心病症──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)。
暴食症是一種常見的飲食障礙,特徵為:重複性失控暴食,隨後以催吐、濫用瀉劑或過度運動等方式來彌補熱量攝取。許多患者在一場暴食行為之後感到極度懊悔與羞恥,這樣的循環不但傷害身體,也深深折磨心理。

📖 目錄

  • 暴食症是什麼?
  • 常見症狀有哪些?
  • 為什麼會得暴食症?
  • 如何診斷暴食症?
  • 暴食症的治療方式
  • 如何陪伴暴食症患者?
  • 暴食症與欣悅診所的整合照護
  • 常見問答(FAQ)

1. 暴食症是什麼?

暴食症(Bulimia Nervosa)屬於飲食障礙的一種,患者會週期性地暴食(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食物),然後透過極端方式來試圖「消除熱量」,如催吐、使用瀉劑、禁食或過度運動
這些行為常在隱密的情況下進行,患者通常表面上維持正常體重,卻在內心承受巨大壓力與罪惡感。

2. 暴食症的常見症狀

若出現下列行為持續超過三個月,應提高警覺:
  • 反覆出現失控暴食行為
  • 每次進食後感到強烈罪惡感或羞恥
  • 經常偷偷進食、不與人同桌吃飯
  • 有催吐、使用瀉劑、利尿劑等補償行為
  • 體重波動大
  • 社交退縮、情緒易怒、低落
  • 牙齒琺瑯質磨損、咽喉疼痛、手部有嘔吐造成的痕跡(Russell’s sign)

3. 暴食症的成因

暴食症並非單一原因造成,通常涉及以下因素:
  • 心理因素:完美主義、低自尊、童年創傷
  • 社會壓力:審美標準、網路文化、外貌焦慮
  • 家庭影響:家庭中對體重與外貌的過度關注
  • 遺傳與神經生理:部分與血清素不平衡相關

4. 如何診斷暴食症?

精神科醫師會依據《DSM-5診斷準則》,透過訪談、病史、飲食記錄與身體檢查進行綜合判斷。必要時也會安排抽血、心理量表評估。

 

5. 暴食症的治療方式

暴食症是可治癒的!早期介入越能改善預後。治療通常包括以下組合:
✅ 藥物治療
抗憂鬱藥(如 SSRI 類)有助於減少暴食頻率與改善情緒。
✅ 認知行為治療(CBT)
幫助個案覺察錯誤的信念(如「胖就是不好」),並學習新的壓力因應策略。
✅ 家庭治療
特別適用於青少年,能改善家庭互動與支持網絡。
✅ 營養諮詢
由營養師協助建立正確進食模式,逐步戒除補償行為。

6. 如何陪伴暴食症患者?

  • 不要責備:他們需要的是理解與支持,而非批評
  • 傾聽與陪伴:讓對方知道你願意聆聽,不強迫改變
  • 鼓勵就醫:尋求專業協助是康復的重要起點
  • 陪伴飲食:減少進食時的孤單與罪惡感

7. 欣悅診所的整合式照護:暴食症不孤單

在台南欣悅診所,我們提供一站式的「飲食障礙整合照護」,結合:
  • 精神科 + 神經科 + 家醫科 跨科團隊
  • 心理治療 + 精準用藥 + 飲食管理 + 家庭介入
  • 腦健康門診:評估壓力、神經傳導功能、情緒狀態
  • 自律神經失調門診:處理暴食伴隨的焦慮與失眠問題

8. 暴食症 FAQ:你想問的都在這裡

Q1:暴食症跟單純愛吃不一樣嗎?

是的,暴食症是「失控的強迫性暴食」,通常伴隨罪惡感與補償行為,不只是「吃太多」。

Q2:暴食症的人一定會很胖嗎?

不一定。許多患者體重正常,甚至偏瘦,因此更不容易被發現。

Q3:催吐會傷害身體嗎?

會。催吐會導致電解質不平衡、胃酸灼傷食道、牙齒腐蝕、甚至心律不整。

Q4:暴食症會自己好嗎?

大多數需要專業治療才能改善,自行壓抑通常無效,甚至惡化。

Q5:暴食症可以吃藥治療嗎?

可以。常見使用抗憂鬱藥來減少暴食衝動,需由醫師評估開立。

Q6:心理治療要多久才有效?

每人不同,建議至少持續三個月以上,視情況延長。

Q7:欣悅診所有專門治療暴食症的門診嗎?

有的,我們結合身心科、家醫科、神經科,提供壓力與飲食障礙整合門診,從情緒、身體、自律神經全面照顧。

🔗 延伸閱讀與資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