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慌症

恐慌症是什麼?7 個你一定要知道的事(含治療方法與實例)

認識恐慌症:從突如其來的心悸談起

恐慌症(Panic Disorder)是一種突發性的強烈恐懼發作,常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發生。許多患者第一次發作時,以為自己得了心臟病、中風,甚至快要死亡。
在欣悅診所的腦健康門診與壓力與慢性病管理門診中,我們常遇到類似案例。患者形容:「心臟跳得很快,呼吸不過來,感覺下一秒會死掉。」這樣的經驗,讓人深感無助與恐懼。

文章目錄

什麼是恐慌症?

恐慌症是一種焦慮症的表現,會出現反覆且突發性的「恐慌發作」。這些發作在沒有實際威脅的情況下突然出現,讓人感到極度不安。
恐慌發作的特點:
  • 常在無預警下發生
  • 高峰通常在數分鐘內
  • 症狀持續數十分鐘不等

恐慌症的典型症狀

以下是常見的恐慌發作症狀:
  • 心跳加速、心悸
  • 呼吸急促或感到窒息
  • 胸悶、胸痛
  • 噁心、腹部不適
  • 出汗、發抖
  • 頭暈、感到不真實
  • 害怕失控、發瘋或死亡
  • 喉嚨緊縮感、吞嚥困難
這些症狀可能讓病患一再奔波急診,卻檢查不出明顯問題。

恐慌症的可能原因

雖然確切原因尚未明確,但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:
  • 遺傳體質(家族史)
  • 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(如血清素、正腎上腺素)
  • 過去創傷經驗或長期壓力
  • 自律神經系統敏感
  • 荷爾蒙變化(如甲狀腺功能異常)

恐慌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嗎?

有些恐慌症患者被誤診為「自律神經失調」、「梅尼爾氏症」或「心因性胸痛」。事實上,這些症狀往往與焦慮系統過度活化有關。
欣悅診所設有【自律神經健康門診】,結合神經內科、精神科與家醫科,協助患者全面檢視壓力、自律神經功能與焦慮症狀,精準分辨身體與心理的互動問題。

恐慌症該如何治療?

1. 藥物治療
藥物是第一線治療方式,常見包括:
  • 抗焦慮藥(如 SSRI 類抗憂鬱劑)
  • 必要時短期使用抗焦慮藥物(如 benzodiazepine)
提醒:請勿自行停藥,應由專業醫師調整劑量。
2. 認知行為治療(CBT)
  • 針對錯誤的恐懼信念進行修正
  • 系統性減敏法,逐步暴露於恐慌情境
3. 放鬆訓練與壓力管理
  • 腹式呼吸法
  • 漸進式肌肉放鬆
  • 正念訓練與睡眠調整

欣悅診所治療恐慌症的特色

✅ 精準診斷
結合腦健康門診、自律神經評估與睡眠監測,找出恐慌症背後真正原因。
✅ 一站式照護
由精神科、神經內科與家醫科共同合作,避免病患被多次轉診、拖延治療。
✅ 客製化治療
根據患者症狀嚴重度與生活影響,制定藥物與心理治療的黃金組合。
✅ 融合放鬆與行為訓練
使用 CES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,提升放鬆效果,協助患者快速脫離恐懼迴圈。

常見問題 FAQ

Q1:恐慌症會自己好嗎?

A:少數人可自行緩解,但大多需要專業治療,否則可能慢性化,增加生活困擾。

Q2:恐慌症與心臟病怎麼分?

A:恐慌發作的心悸通常發作快速、短暫,檢查未見異常;心臟病則常伴有運動誘發、明顯胸痛與異常檢查結果。

Q3:恐慌症會影響工作或生活嗎?

A:若未處理,可能導致社交退縮、工作效率下降,甚至憂鬱共病。

Q4:治療恐慌症的藥會上癮嗎?

A:主要使用的抗憂鬱藥不會上癮。短期使用抗焦慮藥需專業監控,避免依賴。

Q5:恐慌症一定需要吃藥嗎?

A:視病情而定,若症狀輕微,可從行為治療與壓力調整入手。

Q6:恐慌症是否需要做自律神經檢查?

A:建議可透過 HRV 心率變異分析等工具,評估自律神經功能,找出潛在誘因。

Q7:欣悅診所如何幫助恐慌症患者?

A:我們透過【腦健康門診】與【壓力與慢性病管理門診】,由多科醫師團隊協助診斷、整合治療與情緒支持,打造身心整合的康復旅程。